汕头市是我国著名侨乡,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主要传承地。城市建设呈现“四山俯仰、三江入城、城岛临海”的自然山水格局、商贸导向的放射性城市骨架、中西合璧的多元建筑风貌、基于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近代建设实践、改革开放特点的城市风貌等特色。1860年,汕头正式辟为通商口岸,汕头交通运输、商业和日用工业迅速发展。1921年3月,汕头成立市政厅,成为继广州之后中国第二个市政厅,是当时中国最早采纳西方“市政体系”的城市。1923年,汕头工务局编制完成《汕头市市政之工务计划》,成为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主编制的市政规划,是近代中国城市借鉴西方经验实行城市自主管理、市政改良的先锋和代表。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在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华侨文化、开埠文化、潮汕文化、红色文化、特区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构建出绚烂多元的汕头文化。
目前汕头市已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68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9件(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2处;认定市级历史建筑共53处、区县级历史建筑37处;各级传统村落21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1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0项,其中51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4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汕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着力点,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讲好汕头故事为目标,高位推动汕头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为有序推进汕头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县政府和市各相关部门对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按照任务分工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组织领导。成立汕头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八个一批”工程项目,即搭建一批平台,打造一批街区,建设一批展馆,出版一批书籍,编排一批戏剧,做好一批考古项目,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
二是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实施文件,汕头经济特区潮汕传统民居保护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审议,已完成汕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的编制和意见征求工作,开展汕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协同推进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顶层制度设计。
三是群策群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准备汕头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材料,已完成汕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的起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汕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法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金平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澄海区积极开展樟林古港历史文化街区组织申报工作,同步开展海丝潮侨文化旅游景点项目。
一是开展汕头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保护工作。在认定保护方面,汕头市共有3批53处市级历史建筑,同时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并开展历史建筑普查,促成37处建筑列入区(县)级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在建筑建档方面,已完成第一、二批历史建筑的三维测绘建档工作,正在开展第三批前期准备工作;在普查建筑方面,组织各区(县)开展全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汕头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提供推荐名单。
二是科学修缮延续历史文化风貌。汕头市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原则、整体性保护及区别对待原则,坚持修旧如旧,修新如旧,自2017年起实施小公园开埠区两期修复改半岛bd体育造工程,对27条、6.3公里长的骑楼街进行修缮,对353栋建筑加固内部结构,修复外立面,增加灯光亮化,“百载商埠”的辉煌景象得以重现;2023年汕头市大力推进汕头西堤路东侧建筑立面整治工程,涉及西堤路东侧1-143号(单号)五路十三巷街廊,工程沿西堤路对东侧建筑进行立面整治,延续中西合璧、多元复合的近代民国风格半岛bd体育,以加固、修复、亮化等内容为主,最大程度保持原有建筑完整性。
三是有序开展名村村落修缮保护工作。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分步有序做好村落修缮和维护。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大力推动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地块打造景观,实施村内主干道、巷道硬底化、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卫生站标准化等工程建设;加强保育活化力度,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实现“旧村换新貌,老厝焕新颜”;整合传统风貌建筑、非遗项目、传统美食、民俗活动等元素,打造村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品牌。
四是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2022年以来,共有12处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汕头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65处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汕头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华能汕头电厂一期工程俄供汽轮发电机组”通过第三批广东省工业遗产认定;扎实收集水利遗产资料,共收集历史江河古渡口、水利设施11宗资料,以及历代遗留记载治水事迹的碑刻、文书、诗词共6处征集。
一是以潮汕文化赋能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活力。汕头市成立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引进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着重对小公园开埠区核心街区范围以及镇邦路美食街进行业态分析、功能定位,以“文化+”“旅游+”“美食+”为元素,打造镇邦路美食街、非遗体验馆,常态举办文艺人才作品展示、潮汕非遗文艺系列活动,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文旅活动浪潮,引起央视总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关注半岛bd体育。
二是充分整合潮汕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盘活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小公园开埠区文商旅资源,建成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等15个博物馆、体验馆,打造小公园博物馆群,形成“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对“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进行修缮改造提升,成立“黉利大讲堂”,开设潮汕文化、侨文化、民俗文化等课程,通过实地参观、实践体验等方式,以侨文化为核心打造“文旅+康养+现代农业+产业”聚合型项目。
2021年7月,汕头市的“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被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保护范围西至永平路,北至梅溪,东至利安路,南至潮海关旧址,街区面积约35.8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22.3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3.53公顷,环境协调区75.32公顷。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保护范围西至韩江,北至梅溪,东至永平路、外马路,南至海滨路,街区面积27.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9.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7.6公顷,环境协调区66.14公顷。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组成了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的向心聚拢公共空间格局,现存放射状路网与统一规划建设的骑楼建筑,整体特色格局保存状况基本良好,形成全国唯一呈扇形放射状的骑楼街区。
近年来,汕头市以“试点项目探索、系统工程推广、扎实技术研究”的工作思路,对小公园开埠区开展多轮修缮工程:2017年起实施小公园开埠区两期修复改造工程,对27条、6.3公里长的骑楼街进行修缮,对353栋建筑加固内部结构,修复外立面,增加灯光亮化,“百载商埠”的辉煌景象得以重现;2021年开展小公园开埠区顺昌街区保护利用工作,由外及里,由线到面,是小公园开埠区首次开展片区式的保护利用;2023年积极推进西堤路东侧建筑立面整治工程,打造海岸记忆带,精细活化历史遗存。
在小公园开埠区修缮工作初步完成后,汕头市组织建立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历史文化街区文旅商项目的开发运营管理,着重对核心街区范围以及镇邦路美食街进行业态分析、功能定位,涵盖餐饮、零售、文化、娱乐和配套等业态类型半岛bd体育,以“文化+”“旅游+”“美食+”为元素,促进多元复合、立体发展的业态模式竞相涌现,激发老城新活力,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观体验。2023年,核心街区共有商户438家,游客总量高达1880万人次,全年文旅活动超过300场次,先后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名单、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旅游热度持续上涨,经常冲上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旅游热搜,成为汕头最具文化性的旅游景区。
2024年9月是第47个全国“质量月”,中国建设报社开展以“匠心品质 中国建造”为主题的“2024全国工程建设领域‘质量月’开放体验日”系列专题策划,讲述工程建设领域鲜活质量故事,共同推动“质量社会共治”,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9月6日(周五)9:00,专题策划报道将继续走进合肥轨道,探寻合肥轨道的建设历程、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亮点经验。
在我的家乡,有一片生机勃勃的橘林。阳光如金色的绸缎,穿透繁密的绿叶,温柔地抚摸着每一颗饱满的果实。秋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橘子那诱人的甜香,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岁月的悠长故事。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从全国统筹布局、跨区域协调、跨网络协调、跨行业协调、发展与绿色协调、发展与安全协调、跨部门政策协调等方面明确具体举措,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调整优化房地产交易政策的通知》,调整优化该市房地产交易政策。
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质量,建造人民喜欢的钢结构住半岛bd体育宅,让钢结构住宅成为“好房子”的重要代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获得感。住房城乡建设部为“好房子”定义的四个特征,为钢结构住宅推广指明了方向、目标。
为应对强降雨天气,天津市河西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排水养管所周密部署,迅速响应,多措并举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确保城区排水迅速、市民出行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