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全国首个地级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并连续三年办赛。图为第三届大赛比赛现场。
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公布2022年地级以上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结果,我市再次位居全省第一梯队,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抓手,从机制创新、执法保护、专利培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的机制保障,是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基础。我市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区域协同保护机制,牵头推动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会商、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纠纷调解、资源共享、联合宣传培训、地理标志联动保护等7大机制,构建跨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8部门制定《江门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衔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行政裁决、调解、仲裁等衔接。同时,全省首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开辟知识产权维权调解服务新路径,成功促成涉及8个专利的侵权纠纷案达成调解协议并获司法确认,开创全省专利系列案件批量获司法确认的先例。
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文脉、文化、生活方式、经济特征,是一个区域品牌形象的表达,也是一个区域经济、文化的具象符号。
我市成功争取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在全省统一开展“护航—2023”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首次将单品种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动提升到全省高度、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集全省市场监管之力护航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共查处相关违法案件9宗,向外市移送线条。
为进一步赋能“百千万工程”,我市加大“新会陈皮”“新会柑”“台山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用和保护力度,全市530家企业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数量超1400万个,用标企业数量、用标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同时半岛bd体育,建成新会陈皮地理标志驿站,该驿站获评广东地理标志驿站,成为全省首批2个地理标志驿站之一;江门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新会陈皮荣获2023年“粤地优品”广东高品质地理标志二等奖。
据了解,我市举办全国首个地级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并连续三年办赛,每年评选14个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大、专利价值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以点带面增强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为实现知识产权精准“滴灌”企业,我市不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2023年1—11月,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627笔,同比增长181.17%,位列全省第三,质押金额127.79亿元,同比增长100.29%,位列全省第五,成为全省提前完成省市场监管局下达质押融资笔数和金额双指标任务的两个地市之一;全省率先探索知识产权“租投联动”,引入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灵活融资方式,3家企业率先获贷款26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市新增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项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计2023年江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件半岛bd体育,同比增长25%以上。
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为更好服务广大创新主体,我市着力升级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2023年,江门市县一体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地市一级,我市将江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打造成江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为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检索、业务咨询、宣传培训等综合性公共服务。
该中心搭建江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线上服务平台,集成专利数据近1.5亿条、商标数据逾1.3亿件,年度平台点击量近2万次。
在县(市、区)一级,我市在蓬江、江海和新会分别建立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逐步打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并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同时,以惠民利企为目标,我市在知识产权需求集中度高、基础较好的园区、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搭建5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对接解决相关领域创新主体需求并提供公共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动“零距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