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2”,车圈“跑题”了。在“双12”来临之前,原本大家都在紧张地策划促销活动,以期在最后一个月往销量目标冲刺发力。没想到,一则意料之外的风波,让整个行业陷入到“口水战”中。
12月6日,“懂车帝”发布了《2023懂车帝冬测》第二篇内容,对市面上的混动车型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纯电续航里程谁最长”等内容。
结果,这份“冬测”成绩单引起轩然,成绩排名靠后的几家车企马上跳出来反驳。先是华为余承东怒怼“懂车帝”的测试“坑人”,随后多家车企公开发文指责“懂车帝”的续航测评没有参考价值,多位车企高管也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这次测评的操作标准不透明,不科学。相关事件连续登上热搜。
目前,“口水战”还在继续,网民们各自站队展开网络交锋,长城计划在今天(14日)下午3点在北京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懂车帝也宣布邀请所有参与车企今天上午9点到漠河现场观测并全程直播。
这次冬测风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长城坦克品牌总经理谷玉坤等高管均先后公开发文质疑“懂车帝”本次冬测出来的纯电续航成绩半岛bd体育。中心意思是:测试过程中的某些操作不科学,导致纯电续航数据不准确,甚至有很大偏差。
余承东质疑的内容,可以通过他转发的AITO汽车官方微信文章概括一下,就是“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懂车帝测试人员)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半岛bd体育,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在车辆电量仅剩74.9%,搭载驾驶员及4个60公斤沙袋的情况下才开始测试,到电量为20.4%时增程器开始启动,实际消耗电池电量54.5%,实现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纯电续航55.3公里。”
杨学良则在社交媒体直接发文,称测试的银河L6后台数据显示,车型同样遇到原地怠速70分钟,4次打开车门,最长开门时间均超过10分钟,而领克08的原地怠速时间71分钟,期间开车门6次。其中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这样长时间的怠速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车辆在正式出发前的电量掉到很低。
谷玉坤除了质疑相同的纯电测试问题,还认为在冰雪爬坡测试环节,“坦克400 Hi4-T 爬坡过程中,和同组的测评车辆驾驶行为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加速阶段,存在松油门现象,车辆速度由45km/h降至35km/h,然后全油门爬坡。在到达坡顶前,并未和同组测评车辆一样,全力冲到最大极限,而是在ESP系统正常、扭矩为5400Nm时出现了制动停车的操作,没能将整车性能全部发挥。”
截至目前,AITO问界、长城、吉利、领克、坦克、岚图等多个品牌陆续公布了相关测试细节,对“懂车帝”表示质疑。
不过,“懂车帝”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12月11日,“懂车帝”回应称,本次测试为-20℃以下极寒天气的满载续航测试,所有参与车辆在整备后编队行驶出发,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稍后更发布声明称,已经举报个别抹黑造谣的自媒体,要追究法律责任。
12月12日,有博主发了一张贴图,疑似是“懂车帝”的冬测合作商业报价。该表中包含5种合作模式,合作价格在600万-1600万元不等。在表的左上角,标注着“冬测商业合作档位”。
12月12日晚,微博标注为“懂车帝原创主持人”的网友“懂车大柯基东门”在其微博回应冬测商业化质疑,称“纯属胡扯,2023懂车帝冬测53款车没有任何一款车有商业化合作,也没有任何车企可以干涉测试、影响测试结果。”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车企能掌握那么详细的测试经过,说明都能在后台看到测试车辆的数据,是否意味着开智能新能源车毫无个人隐私?有人甚至在微博上向杨学良提问:这样调取后台数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对此,杨学良也在评论区给出了解答:“测试车辆是我们提供的。”
尽管如此,对于车企远在千里之外,都能对车辆的技术数据了若指掌,很多网友还是感到细思极恐。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车企能够远程拿到数据,是因为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车辆搭载了大量传感器和摄像头,它们收集了用户的行车数据。同时,现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流行的OTA升级给车企留了一道后门,使得车企在后台可以轻松获得车辆信息。
虽然此次测试车辆都是厂家提供的,车企披露数据不涉及泄露用户隐私,但谁能保证未来某一天会不会出现“越界”的情况?一位网友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这是本次冬测事件意外暴露的一个新问题。”
“冬测门”一时半会可能没办法平息,但这次风波也牵出了一个业内存在已久的问题:新媒体时代,面对大量第三方测评,测评方如何保证测评过程的公正性、测评标准的科学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垂媒平台,“懂车帝”此次陷入风波其实毫不奇怪。一方面,作为垂媒,“懂车帝”日常和行业内车企有大量商业合作,涉及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因为其自身的大流量,测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到车企的销量,尤其在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严重的时刻,一个不够公正的测评,可能让一款车的销量彻底熄火。所以相关车企不跳出来才怪。
“无论最终解决如何,作为国内头部汽车垂直平台,经过此次风波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对自身公信力造成影响。”一位从事汽车视频自媒体的朋友说。
该朋友分析,其实“懂车帝”发起冬测主要还是为了流量,反映了当下媒体竞争环境的激烈。
他介绍,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垂直媒体,目前都在争夺流量,尤其是随着泛媒体平台(抖音、视频号、公众号、小红书账号、快手号等)的参战,垂直媒体平台在度过了高速增长期之后,整体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已不再是少数几家垂直平台的竞争,而是全渠道媒体在信息传递效率和转化效率上的竞争,垂直媒体的部分流量开始大规模向泛媒体平台迁徙。”
2021年以来,汽车之家发起的“极寒生存大挑战”和懂车帝发起的新能源“冬测”“智驾横评”,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他看来,这些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争夺“流量”。只是没想到,今年出现了瑕疵,陷入了舆论风暴。
除了大平台的测评活动,目前,随着视频内容的兴起,很多平台都培养起测评类自媒体账号,涉及电子产品、汽车、美食等各个行业。如何确保这些测评的公正和科学性,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消协对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了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早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国内的测评机构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知名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它们为了保证观点的独立性,一般都会坚持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坚持非营利性组织的定位,拒绝企业委托的样品测试,拒绝广告与赞助,坚持匿名购买测试样品等。
有网友们期待,如果此次“冬测门”能推动对第三方测评机构加强规范和监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冬测门”之所以引起车企强烈反弹,和我国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有关。
这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首次双双超过百万辆,汽车出口形势平稳。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约940万辆。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出繁华的景象,但繁华之下也有隐忧。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今年前11个月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难以实现年度销量目标。仅有理想汽车一家提前完成了销售目标,就连比亚迪也还差11%。1-11月,销量前十的新能源车车企中,除了比亚迪外,其他9家新能源车企的完成率都在80%以下。
与此同时,多家车企面临舆论风波、人事动荡、增收不增利等现实问题……蔚来、小鹏、零跑、赛力斯、北汽蓝谷等车企都面临着规模化与盈利难题。
11月3日,蔚来汽车的李斌发布了一封全员信表示,将减少10%左右的岗位;高合汽车也被曝正在裁员,比例甚至高达20%,有的部门甚至被裁了50%。进入12月以来,多家车企纷纷推出降价促销优惠,意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全力冲刺全年销量目标。比亚迪、零跑、一汽大众、极氪、智己、上汽丰田等车企都在通过调整购车权益、置换补贴、保险补贴等方式降价促销。
除了价格战,“撕逼”大战也时有发生,有举报友商偷工减料的、有悬赏百万捉拿“水军”的,还有的不惜相互开炮,比如余承东和何小鹏的“AEB大战”,李想更是多次炮轰同行,这些都曾在今年刷屏网络。
人们注意到,随着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非常严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对媒体指出,现在是新能源汽车的“战国时期”,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最后能够坚持下来,并成为世界性品牌的企业不会超过十家。
所以,“冬测门”不过是行业跛足狂奔的一个缩影,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白热化已是事实。伴随着这场“诸侯之战”,新能源车行业不知道还能跛足狂奔多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王炸轰46+10+10!快船打崩国王,伦纳德分析透彻,哈登仍是顶级控卫
“炒面换汤面”变成现实 男子未给钱中了“再来一包” 老板:是买了才中,你不买怎么中
致敬!40岁传奇后卫佩佩欧冠破门,36天后再刷纪录,率队5-3出线队出线强诞生 巴萨爆冷遭绝杀
TTS新传冲刺押题专栏: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